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 >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105)时间专题(5):“时间引力作用规则与‘时刻’的形成”

来源:哔哩哔哩 发表日期:2023-05-10 02:56:34

书接前文,这篇文章用以讨论时间引力作用规则与“时刻”的形成。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说明了——“变化”才是“对人类而言拥有意义”的“时间”的本质,即便“时间”可以脱离任何形式的“变化”独立存在,那样的“时间”对于人类而言也没有任何意义、“宏观时间”为“变”与“不变”之均值,“微观时间”只存在“变”与“不变”两种状态,因此宏微观时间并不统一、研究诸如量子之类的微观事物时需要以“四大基本力”——更加本质的“源质引力”之“变化”替代“时间”这一变量之后再进行研究——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内容,这些论述都在之前的文章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完成其他“时间专题”篇章文章的阅读,这里作者就不再赘述,这篇文章专门用于讲解时间引力作用规则与“时刻”的形成。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有提到——


(相关资料图)

如果不以“时间”来计量,而是以“变化”来计量,则物理实体的“变化”顺序将依据所受引力合力,按照——引力失衡程度高的先动,低的后动,不失衡的不动——这样的规则有先后顺序地有序发生“变化”——由于在宇宙中引力的分布情况并不均衡,引力失衡的程度也因此呈现出阶梯状差异,所以物理单位彼此之间“变化”发生相对位移的过程也就呈现出了“有规则”的先后顺序——而这样“有规则”的先后顺序就成为了我们人类一般所说和感受到的“时间”本身。

以上篇文章中提及的《104》-2至《104》-5的模型变化举例,当环境中初始的源质与能量的分布情况如《104》-2——如下图时:

——受源质引力作用效果之合更大的橙色能量单位会先发生相对位移——也即是之前那段话所说的“引力失衡程度高的先动”——其完成相对位移时的模型如下图《104》-4:

——之后所受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相较于橙色能量单位较小的紫色能量单位才会发生相对位移——也即是那段话所说的“引力失衡程度低的后动”——其完成相对位移的模型如下图《104》-5: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引力失衡与物理单位之间所具有的先后顺序。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上次画图我画着画着忘记说明“不动”的情况了,假定在《104》-2的基础上为两个源质间再增加一个可以移动的能量单位——以蓝色圈标记,记为“蓝色能量单位”如下图《105》-1:

则在橙色能量单位与紫色能量单位发生相对位移的过程中——也即模型《104》-2变化至《104》-5的过程中,蓝色能量单位会因所受引力作用效果之合为零——引力失衡程度为零,而不会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相对位移——直到《104》-2变化至《104》-5的变化完成,全程保持与两个源质单位的相对静止如下图《105》-2:

——这就是引力不失衡的不动的有关内容了。

——这里还可以另外补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

当某个物理单位受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影响而发生相对位移时,如果它在相对位移的过程中引力失衡程度始终大于等于宇宙中其他任意一个物理单位的引力失衡程度,则直到该物理单位因发生相对位移而导致其引力失衡程度小于等于宇宙中其他任意一个物理单位的引力失衡程度——或是因为没有相对位移空间停止相对位移为止,宇宙中将只有该物理单位及引力失衡程度与该物理单位引力失衡程度相等的物理单位发生相对位移,而该物理单位从开始发生相对位移直到停止相对位移的一整个过程——它所形成的产物就是目前我们人类时间观下的单独一个“时刻”——或者说每一个基础的“时刻”概念都是如此形成的,而无数的“时刻”连接在一起则就是我们人类认识到的“时间”了。

——上述这段话或许不太好理解,所以我们还是拿《104》-2至《104》-5的模型举例。

在《104》-2变化至《104》-5的过程中一共经历了两个“瞬间”或称之为两个“时刻”,第一个时刻是橙色能量单位从开始相对位移直到相对位移停止的这一整个相对位移运动过程,也即《104》-2变化至《104》-4的相对位移变化过程,第二个时刻是从橙色能量单位停止相对位移、紫色能量单位开始相对位移直到相对位移停止的这一整个相对位移运动过程,也即《104》-4变化至《104》-5的相对位移变化过程。

《104》-2变化至《104》-4的相对位移变化过程——这一“时刻”先发生,《104》-4变化至《104》-5的相对位移变化过程——这一“时刻”后发生,两个及以上的“时刻”有先后顺序地发生,由此组成了我们人类认知观念里面的“时间”——“时间”由此形成。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一点在于:

由于物理单位从开始发生相对位移直至其相对位移停止的一整个过程化为了我们人类认识中的单独一个“时刻”——或称之为“一瞬之间”——因此这一整个相对位移的物理过程都可被视为在一个“时刻”——“一瞬之间”直接完成。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上述的运行逻辑存在,是为“粒子”的能量单位以及源质单位在某一“时刻”下可能可以被视为存在于一条线,一条弧或是一个圈之上的任意一个地方,这也是“弦理论”诞生和合理的基础,另外,因为源质与能量这些微观物理结构——以及诸如光子、真空零点能等与源质、能量的基本物理单位数量差距没有如此巨大的物理结构可以在“一瞬之间”存在于复数个“点”上,这也成为了“量子跃迁”形成的其中一种——最重要的一种形成方式。

——以上的说明就是——时间引力作用规则与“时刻”的形成——的有关内容了,有一说一,其实一开始我这篇文章是准备多用几个模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时间引力作用规则具体是什么样的,但是由于“时刻”形成的原因过于重要,写着写着就写成介绍这部分东西的内容了——然后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想着索性就先把这部分内容写了算了,至于上篇文章中说要写的模型案例,嗯,那就下篇文章再写吧,就这样吧,嗯··················

那么,就这样。

以上。

x
推荐阅读 更多